麒麟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麒麟中文网 > 遗孀 > 第173章:痛哭离尉氏,一年后辞世

第173章:痛哭离尉氏,一年后辞世

推荐阅读:

院落依然如旧:葡萄藤错纵交横地盘起的藤蔓棚,棚下的石桌、石凳依在,只是缺少了给予母亲幸福的父亲。所以,它们都显得那么孤独而凄凉。

因为没有了父亲,这个家,这个马府,还有母亲的幸福,都随着父亲的不在而消失了,随着父亲的不在,哥哥们的肩上有了各自负担和重量,也真正品尝到了世间炎凉,人情冷暖,父亲是这个家里所有人的幸福,尽管他不曾躬身送给每个人幸福,他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幸福和安全

青霞给开封难民所捐助五千元大洋之后,坐上汽车,继续北上回娘家。可当路过繁华的街道时,却发现一个瘦弱而单薄的小女孩,正坐在商店的门,孤苦无依的东张西望,张嘴向过往行人乞求着什么。小女孩的面前,还放了一个盛满鲜花的花蓝。

青霞知道,这是一个卖花的小女孩,可是,那女孩子东张西望的迫切神情,实在是让可能性怜。于是,青霞又让开车的三哥停下车。

青霞下车,走近那个瘦弱的小女孩子,却听到她正在唱着凄凉的卖花歌:“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手提花蓝上市场。走过大街,穿过小巷,卖花卖花声声唱。花儿虽美,花儿虽香,无人来买,怎么办呀!满满花蓝,空空钱囊,如何回去见爹娘……”

青霞急忙摸身上,却发现已身无分文,于是,她又急忙奔进汽车,在她的包袱里一阵急乱地寻找摸索,却发现,她给自己留下的所有钱,在发散给偏僻陋巷里的腌脏穷人之后,在刚才已全部捐助给开封难民所了。

此时此刻,青霞第一次尝到了想帮助人却没钱帮助的痛苦滋味。于是,她只得面红耳赤地向两位哥哥伸出了求助之手。

虚弱的青霞,慢.慢下车,站在自己捐资修建的青石桥上,慢慢地转身,望着逐渐变得模糊的尉氏县城,逐渐消失的尉氏县城,又忽然泪流满面。于是,她走上前,轻轻抚摸着青石桥栏,当年修桥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她从娘家出嫁到尉氏,婚车深陷在贾鲁河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她在尉氏婆家生活的所有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一时,青霞陷入在前尘往事中,不能自拔。

在两位哥哥的催促下,青霞才恋恋不舍地坐上汽车,嘴里忍不住默默吟咏:“庐山烟雨淅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淅江潮……”

青霞十多岁时,就会吟咏苏东坡的这首诗,当时,年幼的她迷惑不解:苏东坡乃诗词巨匠,怎么会做出这么无聊的诗来。现在,不由自主地重新咏起,青霞突然如醍醐灌顶之大悟:这首诗是每一个人一生的真实概括。人这一生,青春年少时,怀春寻觅,向往佳偶姻缘;成人立家之后,什么抱负呀,理想呀,像神召一样,搅得人热血沸腾,安宁不得,胸中的抱负不施展出来,大有死不瞑目之势。待年老体衰之时,人经过了幻想憧憬的少年,经过了热烈奔腾的青壮年,又慢慢回了起点之上。这才突然明白,人从哪里来的,还要回到哪里去;人来这世上走这一遭,终归还是走一遭,到头来还是要回去的;只是在离开时,才知道: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呀!

青霞乘坐的汽车,在穿过开封城的时候,青霞又向两位哥哥提出来了想看看开封的大街小巷。两位哥哥对视了一眼,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青霞的要求。

两位哥哥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息一声,只得下车,出钱将卖花小女孩的鲜花,全部买了下来。

青霞这才心满意足地坐上汽车。

青霞回到安阳马府,回到生身母亲居住的院落,她的母亲呼延,早已站在院落门口,等候多时了。看到女儿青霞,急忙迎了上去。

一阵风吹过,似乎能把青霞给掠倒,她不经意地晃动了一下,急忙站稳,凄绝而艰难地走上前,虚弱而苍白地冲母亲微微一笑,扑进了母亲怀里。

青霞抬起头,凄绝而幸福地冲母亲微微一笑,在母亲的抚慰之下,怔怔地望着母亲身后的那个院落。

过去,青霞掌管着丈夫留给她的庞大家业,上街出门,都有匆匆忙忙的乘车走大街,很少以游走的心情,穿小巷。现在,她无事一身轻,决定穿过一些以前从没有走过的偏僻小巷。

所谓的是,再繁荣的名城,也有陋巷;再穷乡僻壤的村野,也有显宅;再富饶的地方,也有穷人,再穷困的地方,也有富户。青霞穿走以前没有走过的偏僻小巷时,不知怎么就走进了一条腌脏的陋巷。

让青霞吃惊的是,这一穿走腌脏的偏僻小巷,也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一幕。原来在河南省府开封,竟还有很多如此贫穷的人:腌脏、贫穷、衣食无着、无家可归……

立时,青霞的心里便疼痛起来。自去年被刘氏族欺凌暴打之后,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命苦的人。可此时此刻,她觉得面前的人,比她还命苦。于是,青霞便掏出自己用以养老的钱,分散给他们。

在青霞正要穿过另一条街巷时,忽然碰到了开封难民所的所长赵惜。在得知赵惜所长是为难民所经费而奔走时,青霞立即回到身后的汽车上,从她的包袱里掏出五千元大洋(此事被刊载在一九二二年七月九日的《新中州报》上)。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