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麒麟中文网 > 代号9249 > 第二十四章 朴老解难

第二十四章 朴老解难

推荐阅读:

四合院北屋是朴老的会客室,同时他还联系着一件件留存青史、弘扬佛教文化的大事:重建佛牙塔,纪念鉴真大师逝世1200周年,鉴真像归国探亲,建造香港天坛大佛、无锡灵山大佛、恢复各地寺院,形成中、日、韩三国黄金纽带。

许多从事宗教工作的干部、海内外老中青僧人、专家学者,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踪影。朴老的会客室也是书斋,书斋名为‘无尽意斋’无尽为圆融无碍之意,主张一切存在之自身皆可为主体或客体,而不论主客皆融通无碍而了无矛盾。

无尽意菩萨因观一切事像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以这样的菩萨为目标的人住在哪里都是一样,以此为名的书斋既联结四海风云,也牵动着众生平常的心。

此日,朴老正在书房练字,书法造诣很高,有三大特点为世人称赞,第一,书法中有贵和尚中的内在精神,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他的书法早期是写北碑入手的,所以结构上很方正,整体很饱满,而且骨法很有劲道,在用笔上也是比较偏向涩,而不趋向于疾。

中年后便开始学帖学,其笔法大多学习的是苏东坡的笔法,所以其字势向右倾斜且扁而肥,随后又纳入颜真卿字体的雄健和米南宫的稳健特色,最终形成自己的圆润中常而又挺拔,方正的字体中又带些许的雄健。

这一番话让海峰方丈刮目相看,一个如此年轻的小伙子竟然有此对人生理想的崇高追求,这种众僧苦苦追求,一生修心的大彻大悟居然被眼前的年轻人一语道破了,这种天赋异禀的佛门悟性怕是一世难逢,十代罕见。

倘若道宣在世也愿将他收为己有,法爽重生也会将他视为弟子,良卿不死也该将衣钵传承于他。只可惜了,身为法门住持却无德无能将此人劝说门下。别人对于三宝归寺都这么努力支持,自己此时明显有些退却了。

人老了,争心也少了,倘若当年的那个人还在,或许早就供奉佛前了。释禅看到他不再坚持返回了,就道出了自己的迫切想法,佛协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一生学历颇丰,研究佛学,见证了无数寺院遗址挖掘,主持了不尽佛门会议,况且当年的舍利鉴定就是他亲为。

三宝归寺也是他一贯的主张,对于佛指舍利回归法门寺的安保方案想必他也有不同寻常的绝佳措施,我们应该相信朴老,依靠朴老,支持朴老。在这样充分理由的说服下,海峰方丈终于不再坚持了,同意跟随释禅一起动身进京。

北京朴老居住在六部口的一条小胡同里,在改革开放、大举建设的喧嚣都市中,颇有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韵味。这条名为南小栓的胡同当时在名动京城,胡同东首是一座青砖灰瓦的老式四合院。

第二个特点是清新隽永,他追求的是字的精神,而不是字的唯美,朴老的书法大多是文字合一、诗书合一、不是因写字而写字,而是有感而发,有许多都是自己撰写的诗词;第三个特点书法作品中藏有居士的禅智,字字宛若莲花,带有很多的梵音,字体非常古雅平和,自然恬淡,像是不染凡尘的白莲花,充满佛家的智慧。

秘书引进来一个人,此人身着浅蓝西装,配以条红领带,臂间夹着一本厚厚的文件夹,恭敬地问候了朴老,是北京某某文化公司的经理,这次前来登门是托朋友之请前来求字,世人都知朴老的书法闻名全国,在北京更是一字难求。

大门位于东南转西入前院,院南设倒座房,作为外客厅、书塾、账房或杂用;进入院内的有一排北房,为正房,左右附以耳房。四合院的格局,原反应出等级规定,尊卑差别,全部宅院皆按尊卑长幼排序使用。南小栓胡同1号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在单进的四合院结构上来说,大致也差不多,但并没有尊卑长幼的分别。

这个四合院地处中南海隔西长安街以南,国家大剧院以西,和平门以内,坐北朝南与新华门在同一子午线上,院落共有十余间房屋,进门有一门廊,西拐即是东院,有一堵篱笆墙与中间的院落隔开。

东院有两间不大的房子,里间现在是佛堂,外间是朴老的小书房。中间的院落有两颗枣树和不多的竹子,东边的篱上挂着发出清香的金银花。院内有三颗大枣树,枝干苍扎,树冠如盖,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来,落下一片斑驳。

院子西北角有一片小竹林,清风里飒飒有声,禅语有‘竹影扫尘尘不动’诗的意蕴随着摇曳的竹枝弥漫着。前排中间的南屋便成为起居、吃饭、接待合而为一的房,家中没有餐厅。饭桌不大,围上几张椅子,仅占屋子的一半,另外一半有沙发、办公桌,供秘书办公及接待来访者。

靠墙则全是书架,堆满了各种书籍、报刊、旁边有服务人员住宿和堆放杂物的房间。西院一排是厨房和仓库,北屋中间是大厅,东侧通过朴老的小办公室便是卧室、洗手间。西侧住着朴老夫人陈邦织的妹妹陈晓致一家。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