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麒麟中文网 > 代号9249 > 第二章 儒商造访

第二章 儒商造访

推荐阅读:

佛家讲究渡有缘之人,化方外之物,看来就是这个意思了。既然无缘,三人又大千世界相聚这一重院落,促膝长谈,道家提出冥冥之中看来是有道理的,只是我们太过渺小,认识世界九牛一毛而已。

在俩人盛赞称誉牡丹之美后,其夫人的一句感慨让二人略有吃惊,牡丹固然为百花之首,名动京城,他也只是惊艳五月,随人喜好罢了,其性短矣。真棠法师骤然间停下了手中的波动菩提,面容微动,止口不言。

看到二人没有反驳,其夫人继续阐述看法,世人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到了五月初,我们西安许多市民都会开车前往洛阳,欣赏这甲胄天下,荣冠中原的牡丹花,可是刘禹锡当年诗中所言花开时节动京城却指的是长安的牡丹,现在西安西二环边上也有牡丹苑,花开时节已经少有人问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还不是当年随着武则天的喜好,将名动长安的牡丹迁栽到东都洛阳,故而人们只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却不知道花开时节动长安了,可见其摇摆性极强。

再说了,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宋美龄爱桐,我却喜欢月季,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会按时绽放,从不想着与其他花卉争宠,也不缺乏自信,酷暑可开,严寒亦开,不被四周环境所左右,其性长且久也。

当孔三日抬头看到山门前的破旧建筑时,放慢了脚步,与他来之前想象中的佛门重地,那座隋唐时期的独领风骚的皇家寺院大相径庭,让人有种失落的感觉,就像是他经常面对的斑驳陆离的秦砖汉瓦一样,失去了曾经的辉煌与气派,不禁感慨那个美好的时代再也不复存在了,那个令人骄傲的国度只能停留在博物馆里的三彩鞍马身上了。

到了这一刻,他更加觉得自己的文物流通事业是何等的伟大,是他让古老的文化与源远的文明正在恢复与重现,勾起人们往日的憧憬与未来的自信,如果说再让他选择一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进入文物产业中来,因为他对古典文化的喜爱已经深入骨髓。

因为文物他遇到了美丽娇妻,因为文物他获得成功,因为文物他开心自豪。当下的他有一个小小的想法,这次回去之后,如果有可能将会出资修缮法门寺,让他虽然不能恢复曾经的辉煌,最起码也应有他该有的气势。

与平易近人的真棠法师谈的很满意,整个庭院给人以朝气热情的氛围,真棠法师特地支离了所有的弟子,敞开心扉对待这位客人。长廊下只剩下他们三人,没有一丝隔阂,也没有一点不适,有的是放松自我,漫步灿容。

孔三日的夫人也不再矜持,看到不懂的就发问,遇见不知的就咨询,认为只有这样将自己无知袒露出来才能融进他们二人的脱俗世界。看着面前盛开的艳丽雍容的牡丹,她感到有点不一样,平日间也会跟随老公去一些长安近郊的寺院。

这一番精彩论花珠语下来,着实让身边的丈夫惊诧不已,以前只是知道夫人聪明伶俐,出身比别人高贵,读的书也比他人多,却从没见过有这般口才,愣是让久悟佛法,知识渊博的真棠法师都语塞了,自己更是插不上话,一双赞叹惊喜的眼神飘向于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自己的老婆貌美如花或许已经足够,倘若再睿智博学那简直就算是完美了,是一个让成功男人仰慕的女人,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格林童话。

孔三日的内心同时又像是被烙铁触碰一样,心想这番论花的言语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会得到称赞,可是面对的是刚刚谈笑风生,亲自栽培牡丹的主人真棠法师来讲,那就显得凌厉辛辣了,毫不留有情面,这可是法门寺的监院呀,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德高僧呀,让他听到这番似是而非的话语内心是不悦呢还是生气。

二人心中都没谱,七上八下等待着对方的出声,如果一直这样沉闷,那这天可就聊死了,这次法门寺之行也就无果而终了,最好看的结局就是不受待见了。却如何也没想到,沉默一会儿之后的真棠法师放松了脸部僵硬的肌肉,眼神中又恢复了之初的柔和,但是语调却高亢起来:“听尊夫人这番苍凉论花之语,莫不是你们家庭缺少美满?人生尚有所缺陷?”

这一句反问,犹如晴天霹雳,华山落石,迎头劈在二人头顶,压得两人喘不过起来,其夫人忙着回答:“我们……”

例如大兴善寺、净土寺等等不同宗派庭院,里面种植的花卉多以冬青、月季、幽兰清冷素雅者居多,为何法门寺的院落田园栽培了富贵奔放的牡丹,还未等真棠法师解答,身边的老公孔三日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从以前对真棠法师的了解及刚才的交谈中发现,他跟别的寺院监院住持不太一样,大家都知道,僧人修行追求的无怨无悔,无奢无求,所谓六根清净,十二因缘,因此在佛教衰落的时代尽可能固守本分,一心向佛即可,然缺少了一股儒士的积极进取精神,因而庭院多以淡雅植物居多。

而真棠法师能够在其尊敬的师傅圆寂之后,多方谴责中一夜之间拔除了所有恩师生前所喜爱的月季,这是一种多大的勇气,又是一种怎样的气魄,心存改革者能之,心忧前途者能之,心系荣衰者能之,岂不闻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曾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足以说明真棠法师对于法门寺的无限追求,砥砺开拓,一方寺院若能得到这样一位志气四方的监院,实乃幸甚。在旁的真棠法师会意点头,满心自足,起初以为这位传奇的商人爱好文学,喜欢古玩,素有儒商之风,听到这番秒言,对其多了一份钦佩之心,其悟性之高不亚于他的师兄,更是超出了其他一众子弟。

如有可能,倒希望收他为徒,二人共研佛理,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是空想而已,不说人家如今誉满圈内,娇妻年盛,就是一生为伴的文物拍卖事业也会阻止他的想法,毕竟兴趣是不会让位于爱好的。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